爆冷淘汰北京国安!中国这支县级足球队什么来头






这不是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但也足以载入中国足坛史册。

就在世界杯开始的前4天,中国足球又爆出一记冷门:泾川文汇以7比5淘汰北京国安。

这两支球队的差别有多大呢?

国安属于中超,可以说是国内球队的顶流;而文汇属于中冠,只是一支业余球队。

球队等级的排序从低到高分别是:中冠<中乙<中甲<中超。对于实在没有足球知识储备的朋友来说,你可以把这场比赛粗浅地理解为:小学生打败了大学生。

而在这之前,大家不光没听说过这支球队,大多数人甚至连泾川在哪里都不知道。

有网友调侃,现在都得 “跟着国安学地理了” ,还有网友表示 “要不是这场球,还不知道老家也有人在踢球” ,评论里一些IP在外省的网友也忍不住吆喝起了 “甘肃不大,创造神话” 。

这支来自甘肃的县级球队,在一夜之间爆火,甚至有人扒起了球员的基本信息,将其称为“史上最搞笑的队伍”。



网友:《西虹市首富》还是拍的太保守了,当然这些信息后来被证实为谣言。/微博截图



就在网友们调侃“劝国安不要用专业去挑战人家的爱好”时,也有不少懂球的玩家站出来质疑:凭开局的那一脚任意球,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个球员是有点底子的。


开局不到5分钟,泾川文汇就进了一球。/ 咪咕视频截图

那么,这支闻所未闻的县级球队,究竟是如何干掉中超的老牌强队的?

带着疑问,我们联系到了球队的两位负责人:泾川文汇俱乐部的老板吕斌武和北海极驰的领队姚军,与他们聊了聊这场“草根打败豪门”的比赛。







新周刊:泾川文汇是一个什么规模的俱乐部?

泾川文汇俱乐部吕斌武:我们现在有152个人,俱乐部是2013年成立的,当时是由我和几个朋友组织起来的。大家都是足球爱好者,俱乐部是我在赞助,我是做企业的,但不是开文具店的,网上的都是谣言。






在这辟个谣,实际上吕老板是做房地产的,科技与文化产业也曾涉猎过,他还很熟悉《新周刊》,“因为我之前卖过书”。/图源:微博@韦观Pro

我们俱乐部一开始叫744300,也就是我们那里的邮编,去年为了参加中冠,又改了名字叫泾川文汇俱乐部。

新周刊:球员都是什么背景?

吕斌武:基本都是上班的。有的在县医院、有的在城建局,还有公安局的球友,俱乐部成员里有一半都是平凉本地人。



泾川文汇俱乐部所在地。/图源:赵先生供图

新周刊:为什么能够参加中冠联赛?

吕斌武:去年的时候,因为我们在平凉的影响比较大,甘肃足协让我们参加中冠联赛,本来我打算让我们的球员去感受一下这种大赛,但是当时我在广西的朋友说他也有一支球队,可以一起合作把这个比赛打了,我就同意了。

新周刊:先简单介绍一下北海极驰这支球队吧,你们和泾川文汇的关系是?

北海极驰领队姚军:我们是2020 年年底成立的,现在有80个人左右,最小的19岁,最大的37岁。因为级别不够,大家现在也只能打打业余的比赛。

去年8月份,我们和泾川文汇签了一个合同,由我们来代表泾川文汇参加中国足协冠军联赛。







新周刊:网上说你们和国安打比赛的那几个球员都是业余的,是真的吗?

姚军:都是段子。我们这批球员基本上都是从七八岁就开始训练打球了,现在也都以踢球为生。也有一些比较有天赋的球员,之前在不错的俱乐部,但不怎么自律,所以现在也只能到我们这来踢球了。

新周刊:平时的训练强度有多大?

姚军:我们平时都在北海训练,因为那里有基地,训练方法上也尽量和专业球队靠近。网上还说我们的球员有外卖员、做牛肉面的、卖水果的,其实我们哪来的时间送外卖呢?我们基本每周都得训练8-10次。

新周刊:知道自己要和国安打的时候,什么感受?

姚军:今年 8 月份,中国足协通知我们说有资格参加中国足协杯的时候,从球员到教练再到我们基地里的厨师都很兴奋,守门员知道以后直接把大腿拍红了。我倒没有担心“打不过国安怎么办”,因为觉得有这个机会和他们掰掰手腕就很开心,说不定还掰得赢。







新周刊:当时和国安打比赛,是否选择了让实力最强的那批球员上场?

姚军:倒也不是,我这次的选拔标准是态度,不是能力。因为我知道和国安这种“豪门”打比赛很容易怵,所以必须要选那种敢拼的。

新周刊:为了打这场比赛做了哪些准备?据说你们花了很大功夫研究国安这支球队。

姚军:国安这种级别的球队,你根本不需要专门去了解,因为他们的比赛我们平时都看了无数场了。其实我们为每场比赛做的准备都一样,不会说对手是国安,就要特殊准备一下,每场都在尽力。而且我们知道国安有老外在带,设施各方面都会比我们先进一些,他们的训练技巧我们就算是知道了也没用。

新周刊:国安曾经用“跟丫死磕”这句话给自己的球员打气,你们这次的比赛海报上面也写了这句话,这个创意来自于谁?(海报如下)

姚军:我。比赛前两天我问美工,海报设计好了没,他们说还没想到好的创意,我说别想了,就把我们几个球员的照片抠出来,然后加上“跟丫死磕”这句话。然后他们都笑我,我说笑什么,我们又不是不可能赢。



泾川文汇的比赛海报。

北京国安在两年前发的微博。

新周刊:比赛之前大家的状态怎么样?

姚军:其实不是特别好。7月份北海就有疫情了,导致我们的训练不是很系统,前段时间还刚刚输掉了一场很重要的比赛,所以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给队员做了心理工作。上场之前,我和大家说,这可能是我们守门员最后一场球了,毕竟他都37岁了,所以我们要为他而战。

新周刊:你觉得你们为什么能赢?

姚军:我们的级别很低,所以我们的压力也小一点,属于光脚不怕穿鞋的那种;另外一个原因是,对方轻敌了,其实竞技体育就是这样的,不管你平时表现得有多好、你有多顶级的教练、你是一个多牛的运动员,只要你在场上不认认真真地踢,你就会出问题。

新周刊:怎么发现国安在轻敌?

姚军:赛前的话,我们去住酒店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我们住的酒店是在国安的那个基地,我们从他们身边走过去的时候,他们表情里的不屑,隔着口罩都能感受到。酒店里全是国安球员的照片,健身房也都是他们的海报,酒店的设施也都是国安的logo。

所以,我当时和球员开会的时候就说了,我们一定要给他们一个惊喜。







在比赛中就更看得出来了。其实这两年,我们打比赛每次都是打点球的,我们一到点球就特别有戏,基本上没有失误过。我们打点球是有基本的一些套路的,如果国安没有轻视我们,提前做过功课,哪怕是去网上浅搜一下我们队员的资料也能发现,不会输成那样。



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颗神奇的点球。

新周刊:比赛过程中还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姚军:我们开场五分钟就进了个球,两个新疆队员很兴奋,已经开始在那里庆祝了,我就骂了他们一句“真没出息”,我说比赛还没完呢,我们得赢他们。

新周刊:你们的最后一个点球似乎有争议,看起来国安的球员对裁判的判定感到很气愤。

姚军:首先,这个球确实是有违规嫌疑的,但是我觉得他们应该去跟中国足协申诉,围攻裁判就没什么意思了,比赛结果又不可能因为这个改变;其次,他们那个级别的球队都被我们逼着打点球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丢脸的事情。


比赛刚结束,裁判就被国安的球员团团围住。

新周刊:赢了比赛之后什么感受?

姚军:我还比较平静,因为不是第一次有这种经历了,我们之前在中冠的比赛也是很激烈的。到现在为止我也觉得是这样。所以这场球一下子这么轰动,我还挺纳闷的,好多记者都来采访我们,这两天电话就没有停过。







比赛完我就给球员们放了个假,也没怎么见面,但是看他们在网上的反应,感觉他们很兴奋,很多人都会在群里转网上的造谣段子乐一乐。

新周刊:怎么看待国安这支球队?

姚军: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球队,因为它有历史,也有很多成绩,是中国足坛很重要的一个俱乐部。但不是说它有历史、它是强队我们就只能放弃,该怎么踢我们还得怎么踢。

新周刊:俱乐部的营收情况如何?员工的工资呢?这场比赛目前是否有收到奖金?

姚军:我们到目前为止都在亏本,没有任何赞助;球员是有工资的,具体多少不是很方便透露;还没有收到相关奖金。

(注:泾川文汇俱乐部的老板吕斌武在采访中谈到,球员的工资是3000元-5000元不等,不过也没有明确表示参与这场比赛的球员也是相同的薪酬。)

新周刊:之后有什么计划?

姚军:年底可能要再优化一下队伍,能力达不到的、潜力不够的、纪律一般的,我们就不签了,然后再重新招人,继续打比赛。



踢赢中超豪门 一战成名的泾川是座怎样的县城?



一场球赛,让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走红出圈。

11月17日下午,2022中国足协杯第二轮比赛中,来自甘肃平凉的业余球队泾川文汇,爆冷淘汰了中超豪门北京国安,挺进第三轮,成为今年以来国内足坛最大的一匹“黑马”。

这个草根逆袭成功的热血故事,迅速收获了无数的欢呼与喝彩,也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泾川县一战成名,一夜之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诚如中国足协官网所言,如今球迷再也不能忽视“泾川文汇”这个名字,这场比赛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位于甘肃东部的泾川县。

这座地处黄土高坡之上、甘陕两省交界的县城,何以走出一支这样的球队?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县城?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草根战豪门



踢赢北京国安之后,关于这支实现逆袭的草根球队的讨论不断刷屏。网友们纷纷猜测,泾川文汇的队员真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选手”吗?注册资金才3万块的俱乐部怎么运营?

其实,泾川文汇俱乐部的前身的确是一家由业余体校发起并领导的业余足球俱乐部——泾川744300足球俱乐部。2013年,该俱乐部成立,由当地30多名足球爱好者组建而成,是名副其实的业余足球队。之后俱乐部几经更名,于2021年注册成立泾川县文汇足球俱乐部。

自2013年开始,平凉市每年举办足球联赛,参加联赛的球队都是业余草根队,泾川文汇俱乐部连续四年蝉联平凉足球联赛冠军。

2021年,泾川文汇首次代表甘肃足协参加中国足球会员协会冠军联赛。首次参赛即从全国56支球队中突围,成功晋级总决赛,挺进全国16强。

2022年,泾川县文汇足球俱乐部再次入围中冠联赛,是56支参赛球队中唯一一支代表甘肃出战中冠联赛的球队,获得第14名。

11月17日下午,在2022年中国足协杯第二轮比赛中,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7:5爆冷淘汰北京国安,进入第三轮。泾川文汇至此一战成名。此时,该足球俱乐部正式挂牌成立仅1年零3个月。

目前,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注册球员152人,甘肃籍球员70余人,注册教练员24人。泾川县文汇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吕斌武在接受新甘肃客户端采访时说,俱乐部本地球员确实有不少是在各行各业工作的。队员平均年龄约32岁,泾川本地的有50多人,除职业队员外,大家平时都在各自单位上班,有体育老师、医生等,利用周末和周内的业余时间训练。

但泾川足协主席、泾川文汇俱乐部负责人王臻则强调说,他们并不是网上说的“散派军”,其实大家都是职业球员,或者是有职业经历,每天的训练由俱乐部教练组制定训练计划,每天至少训练2小时。队伍的一线队员主要以北海极驰队原来的球员为班底,球队主教练是前江苏舜天队主力前锋尹优优,李民辉、伊拉力丁·阿不都黑尼、崔桐珲等主力队员都曾效力过国内一些职业足球俱乐部。

对于网友所探讨的俱乐部注册资金仅3万元如何运营的问题,王臻介绍,2021年8月初,俱乐部在泾川县民政部门用3万元注册了,因为要验资,最少需3万元。这些年除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企业也一直关心俱乐部的发展。泾川文汇传媒科技培训学校的负责人是一位足球迷,这些年每年赞助20万元左右支持球队发展,“没有他的支持,俱乐部根本无法运行下去,我们非常感谢他。”


2022年11月17日,山东日照,2022足协杯第2轮,北京国安VS泾川文汇。 IC 图




足球运动在泾川

一夜爆红后,关于泾川的讨论在网络刷屏。在知乎论坛里,对于不断被推送的有关泾川的提问,土生土长的泾川人张策,在“谢邀”后尽可能地向大家描述着他所了解的泾川。

张策告诉澎湃新闻,如果不是因为这场如此出圈的球赛,身为泾川人的自己,甚至都不知道县里还有专业足球队。“原本寂寂无名的家乡,突然一战成名,还被这么多人关注,我心潮澎湃,我的家乡也从‘小透明’变成了网红。”

“首先对我而言,能让全国球迷知道泾川这个地方就已经很满足了。”王臻是平凉人,毕业后一直在泾川体育局工作。对于足球在泾川的发展情况,他在接受《兰州晨报》采访时提到,“其实,在我们这里,足球的氛围也是非常不错的,只是缺少更多展示的舞台,希望通过这场胜利让我们甘肃足球能有一个新的开始。”

平凉市及泾川县近年来都是怎么发展足球运动的?

根据新甘肃客户端报道,近年来,平凉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足球事业发展,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深化足球改革实施方案,投入资金举办校园足球联赛,划拨土地建设足球场地,全市每年建设笼式足球场5个以上。每年有十多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块标准足球场地。

目前,平凉全市每1万人拥有0.5块足球场地,条件较好的新建居住区、广场、公园配建1块五人制以上的足球场地;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块标准足球场地。全市共新建足球场地120块,其中:5人制55块,7人制(8人制)16块,11人制49块。即将竣工的地标性建筑——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总占地面积450.31亩,不仅颜值高、配套齐,更配套建设了高标准的足球场。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平凉市还注重加大对足球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培训力度。目前,全市具有足球资质等级的教练员50人以上,注册足球裁判员达到140人以上。

平凉市体育局局长穆冬梅在接受新甘肃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平凉市将加大体育教育融合力度,为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开展培训、发展足球文化和足球产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与教育部门联手,支持泾川文汇俱乐部进校园开展足球公益活动;在足球基地建设、赛事安排、训练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大对泾川文汇俱乐部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体育普及推广,形成人人热爱足球、关心足球的良好氛围,坚持足球从娃娃抓起,定期不定期举办足球联赛;积极联系相关企业,为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开展训练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筹措奖金,对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进行奖励,以促进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建成后的平凉市体育公园作为泾川文汇俱乐部免费足球训练基地和主场,举办、承办更多的省市级足球联赛、冠军赛、争霸赛,为提高文汇俱乐部足球水平搭建平台,加快体育强市建设。


“泾渭分明”

淘汰北京国安的县城足球队背后的泾川,究竟是怎样一座县城?

实际上,除了这次出圈的足球之外,提到泾川,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关键词——“泾渭分明”。

泾河发源于宁夏六盘山麓,流经甘肃省的平凉、庆阳两市,泾川县正因为泾河流过而得名。最终泾河在陕西省西安市注入渭河。由于两河含沙量不同,相汇形成了清水浊水同流一河,界限分明互不相融的自然奇观,从而产生了家喻户晓的成语——“泾渭分明”。

据泾川县人民政府资料显示,该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因地处泾河川腹地而得名。全县辖14个乡镇,212个行政村,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人口34.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7万人。总耕地面积67.4万亩,人均耕地2.1亩。

泾川历史文化悠久,早在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建郡置县历时2100多年,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为代表的特色地域文化交相辉映、独具特色。自然条件优越,境内海拔930-1460米,年均日照2274小时,平均气温10.4℃,年均降雨量555毫米,相对湿度69%,无霜期174天,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区位优势独特,泾川居丝绸古道要冲,为华夏文明腹地,自古以来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镇。

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6.13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8元。

泾川县长王德全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总结,五年来,泾川县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巨变,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抵御了霜冻、冰雹、持续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办成了一批关系民计民生的实事好事,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也提到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如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活力不强等。

在张策眼中,家乡泾川虽然是在2019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但感觉不是非常穷,“不过和南方大多数县城是没法比的,也没有驰名的企业。”但泾川县一中很不错,很早就是甘肃省级示范高中,“我当年上高中的时候,每年也能有考上清北的。”

“县里有个王母宫,每年会吸引不少人来游览。”除此之外,在张策看来,泾川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为和陕西接壤,虽然隶属甘肃,但距离西安很近,仅二百公里左右,而距离甘肃省会兰州却较远,大概四百公里。

张策说,以前说自己是泾川人,没人知道这是哪,需要告诉大家是在甘肃平凉,“以后不用说平凉了,甚至不用说甘肃了,直接说泾川,就是那个赢了北京国安的泾川文汇的泾川。”

“泾川文汇挺进16强,让更多人了解泾川、了解平凉。”平凉市文旅局局长、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唐常宁在接受甘肃日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平凉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和“文旅康养地”建设,塑造“问道崆峒·养生平凉”文旅品牌,构建以崆峒山为龙头、大云寺·王母宫和关山大景区为两翼,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康养旅游协调互补发展的全域文旅格局,全面促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促进文旅康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包括崆峒武术、足球、自行车在内的体育运动项目,依托即将建成的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静宁奥林匹克运动公园、灵台县体育馆和泾川县生态体育公园举办多项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借助平凉丰富的康养资源和产业,把平凉打造成全国足球训练基地和固定的比赛场馆、运动员康养基地和旅游度假基地,同时加大文旅康养产业招商力度,让更多的文旅康养项目落地泾川,落地平凉,带动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链做实做强。”唐常宁说。

推荐阅读